這是我FB的QR code
這是我FB的QR code
繪圖: 林子軒
百善孝為先
孝道為什麼被認為在所有的善行中,是居首位的呢?古諺有云:「長存仁孝心,則天下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故「百善孝為先」。人有了孝心,便會站在為對方著想的角度思考事情,而不會為所欲為。
孝,乃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依從和感恩的行動。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在他的心中就種下了仁愛的種子,對兄長、鄰舍、師長、社會,乃至於國家,都能有更強烈的愛心和責任感。為了孝順父母,體貼父母的心意,會在凡事上盡心盡力,不使父母傷心,並且以尊榮父母為樂,也讓父母以自己為榮,於是待人謙恭有禮,面對困難絕不輕易放棄,樂於挑戰艱難,對家人,對社會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孝順的人往往能受到更多的敬重與肯定,在社會上能有更大的成就。因此孝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能夠盡孝,就能培養出各種美好的品德。
孝,是一切教育的開始,也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現今社會已呈現嚴重的高齡化問題,孩童的人口比例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多半在溺愛中成長,個性顯得比較自私,也常以自己為中心。父母若不能從小就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他們會認為父母的疼愛乃天經地義的事,而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大後再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就悔恨莫及了。所以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孝順父母必須是從小就養成的習慣,因為「百善孝為先」,唯有人人都孝盡父母,這個社會才會充滿和諧,也才能為別人設身處地的著想,如此,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樂與美好。
滴水穿石
「滴水穿石」乃是指有志者是經成─只要有屹立不搖的信念便能達成目標,積沙成塔、集腋成裘,就連「水」也能打穿堅硬的「石頭」,凡是有鍥而不懈之精神,到底一定能以柔克剛,滴水穿石。
曾經有許多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因為懂滴水穿石這個觀念才能做出一番成就,愛迪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為了要發明電燈泡,曾換過各式各樣的線,亦做過一千多次試驗才成功,其中也遭到許多人的嘲笑,但事他不曾放棄,因為他了解,成功是靠一分的智慧九十九分的汗水換來的,很少有不勞而獲的經驗,這就提醒我們不要因為挫折而半途而廢,要努力上進,追求夢想。
再舉個好例子: 有一個人,他的家境貧困,都以養殖畜牲為生,儘管如此,他從小成績還是很優異,總是學校第一名,國中十只讀一年就晉升到了高中,在這之前都一路順遂,讓人跌破眼鏡的事卻發生了,他因在大學考試不及格而要重考大學,當時他很灰心也很失望,但沒多久他就拾回信心,以他努力不洩的精神重新挑戰大學聯考,終於,他拿到了很好的學位,他,就是為世人揭開了生命之窗的「遺傳學之父─孟德爾」。
看過這些人的豐功偉業,提醒著我們堅持不洩的重要性,「行行出狀元」,不要因為自己的身世沒有別人來的好就放棄自己,只要記住滴水穿石的道理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肯定自己,欣賞別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俗語說:「天生我才必有用」,自我肯定是很重要的。此外,面對任何事,每個人都可各抒己見,但要肯定彼此的想法,卻不能所有事都堅持己見。學會欣賞別人的想法與才華,這樣做才能達到團結合作,集思廣益的功效,也才能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
科學家編寫報告時,心裡會有一個基準,再去蒐集資料,因為他們肯定自己的論點,所以每個人提出的論點幾乎都不大相同,不會宜看到別人的報告就意志消沉,對自我沒信心,如果真如此的話,現金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知識和閱讀,科技進步將會更緩慢。
遭遇到挫折不能輕易豎起白旗投降,反而要更堅強、更勇敢。孟德爾曾提出自己的論點時,也被其他生物學家反駁、嘲諷,但他還是沒有放棄,反而感謝上帝,賜給他這麼一個機會,好一心一意得倚靠神,這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除此之外,還要學會欣賞別人的才華,在別人做得很好時,欣賞他,除了可以增加友誼指數外,更能使他從中獲得定與信任,將會做得更好,「讚美別人」的影響有時其實是很巨大的,有可能就因為你的那一句讚美,使他對自己更有肯定,期望也會提升,因此做事會更努力,更有信心。
「肯定自己,欣賞別人」其實是互相呼應的,欣賞別人的優點會讓他更肯定自己,為人們帶來更多益處,生活也會更加豐滿,最重要的是能使親子關係更為親密,朋友、同學之間產生一股信任的力量,可以一起合作,共創大業,發揮團結力量的精神,為世界帶來美好!!